2023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终极冲刺卷05(新高考卷)
2023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终极冲刺卷(5)(解析版)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2023春·湖南益阳·高三统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农产品量足价稳是稳物价、保民生的坚实支撑。由于农产品价格弹性低,丰收之后往往会“谷贱伤农”。这是世界各国在发展农业中遇到的核心难题,关系着农民积极性及农业生产波动。因此,丰收之后更要让农民“增收”。我国通过保护价收购等举措,对农产品流通机制进行直接干预,保护了农民利益。但是,这些直接干预的办法往会导致农业供给侧调整滞后,导致供需不匹配。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农民想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需要进一步增强价格信号的引导作用。构建更加高效的农业流通机制。为此,可以借助数字技术,以各类平台为载体,降低交易的信息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丰产增收”。
信息成本曾经制约着我国的农产品交易。原有乡土中国的基本特征是熟人社会,一方面,乡下人流动性低,信息闭塞;另一方面,农产品主要基于一定血缘、地缘的人际关系进行小范围交易,市场规模小,价值低,传导到生产过程,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必然小。这种市场和生产特征,容易导致农产品交易量小。伴随改革开放进程,一些农民冲出传统血缘和地缘范围,离土出村,变成取得非农收入的“农民工”。但是,农产品进入现代市场经济的征途却困难重重,表现在市场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交易规模难以扩大,市场价值难以实现,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也难以实现,农业经济的生产和经营组织难以变革,农产品价值难以提高。
数字经济打通了农产品供需双方的“信息天堑”。近年来,农产品电商尤其是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扩大了农产品的贸易范围和客户群体,“直播+短视频”模式快速提高了产品渗透率,南北方水果交易到了国内各个角落,打破了以往从中心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产品扩散的模式,以信息流沟通了供给和需求。
打通“信息天堑”的关键在于,平台经济消除了传统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的信息阻隔,便利了远在天边的潜在买者与实在卖者之间的直接交流,卖家将产品提供给消费者,大大节约了交易费用。平台和直播也提高了交易的信任度、卖家靠质量和诚信赢得客户。客户规模的扩大促进了产品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形成了平台交易的网络效应。
数字化平台将市场的舞台搭到了乡村,通过低成本的新型流通机制,蓄势待发的农民理性地对需求做出反应,需求创造生产,市场创造服务,通过乡村振兴保障农产品供给,让“丰收节”更成为“增收节”。
(摘编自刘守英《数字经济助力农民丰产又增收》,《光明日报》2022年9月29日)
材料二:
数字经济具有数据体量庞大、创新创业活跃、线上线下融合、市场结构复杂等特点,传统经济治理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治理的现实需要。作为对传统经济治理的变革、升级与重构,数字经济治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大数据动态分析系统,通过精准掌握数字经济发展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分析研判数字经济发展形势和趋势,在打造数宇化政府的基础上系统提升数字经济治理效能;在重塑公共服务模式、更好发挥政府治理职能的基础上,推进欠发达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破信息和数据壁垒,形成良好网络空间秩序。从这令意义上看,数字经济治理不仅能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还能为推进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当前,为适应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需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从技术层面不断推进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的数字化建设。构建以监测预警体系、信息披露体系、大数据征集体系、社会评价体系和数据共享机制为主干的数字化联动监管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推动实现覆盖事前事中事后,贯穿全过程、全链条、全领域的监管和治理。与此同时,加快建设国家级统一信息服务数据库,以优化“数字经济治理模型”强化数字经济治理的靶向性和精确性。
从制度层面不断强化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的法治化建设。在适时补充、动态调整的基础上,针对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安全等数字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制定出台促进和规范数字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同时,推动社会治理向网络空间延伸,通过净化网络空间内容、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环境,构建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新格局;通过明晰数字经济产权,依法保护数字经济活动中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为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和推广提供法治保障。
推动形成各方共同参与、协同共治的多元化治理。在完善主管部门与监管机构职责、明确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的基础上,构建各种主体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治理体系。其中,政府部门要坚持发展和监管两手抓,制定更加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明确监管范围和统一规则;行业协会要通过制订标准,规范平台企业行为,提高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社会和媒体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功能,以舆论监督提高企业失信和违法成本,促进其诚信经营、合法经营。
(摘编自刘洋、杨柳《提高数字经济治理现代化水平》,《人民日报》2023年2月2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农业发展中的核心难题是农业生产波动,往往会造成丰收之后出现“谷贱伤农”的局面。
B.农产品进入现代市场经济的过程受市场交易成本、交易规模、市场价值等因素的影响。
C.数字经济的数据体量庞大、创新创业活跃等特点,促使我们改变传统的经济治理方式。
D.提升数字经济治理效能,需用大数据动态分析系统来掌握、分析和研判经济发展情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可利用数字经济线上线下融合的特点,去促进“丰产增收”。
B.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的数字化建设,有助于扩大农产品的贸易范围和客户群体。
C.卖家的诚信让平台和直播有交易的信任度,也与净化、营造网络空间的内容和环境相关。
D.明确平台主体责任和义务,让企业主体广泛参与,才能连接市场舞台与乡村数字化平台。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丰产增收’”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勉县助农带货直播间”热心相助,特种养殖增产不滞销,当地增收近30亿。
B.广东东源县蜂农曾叔加入电商兴农行动,顺利售出三千余斤蜂蜜,利润翻倍。
C.陕西苹果大丰收后,中央电视台联手拼多多网上热卖,使果农收益大幅增加。
D.大学生刘丰回到家乡组建农村合作社、直营店,销售茶油,靠品质持续盈利。
4.如何构建更加高效的农业流通机制?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4分)
5.数字经济应服务于民,我们该如何提高数字经济治理现代化水平?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1.A 2.D 3.D
4.①借助数字技术,打通农产品供需双方的“信息天堑”,便利买卖双方的直接交流,降低交易信息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②以各类平台为载体,扩大客户、产品、市场的规模,形成平台交易的网络效应,构建更加高效的农业流通机制。
5.①技术层面:推进数字化建设。
②制度层面:强化法治化建设。
③治理层面:推动形成各方共同参与、协同共治的多元化治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农业发展中的核心难题是农业生产波动,往往会造成丰收之后出现‘谷贱伤农’的局面”错误。依据“由于农产品价格弹性低,丰收之后往往会‘谷贱伤农’。这是世界各国在发展农业中遇到的核心难题,关系着农民积极性及农业生产波动”可见,世界各国在发展农业中遇到的核心难题是丰收之后往往会“谷贱伤农”。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D.“才能连接市场舞台与乡村数字化平台”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在完善主管部门与监管机构职责、明确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的基础上,构建各种主体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治理体系”,可见“明确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是“构建各种主体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治理体系”的基础,而“连接市场舞台与乡村数字化平台”的条件与明确平台主体责任和义务没有直接关系。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
D.体现组建农村合作社、直营店的作用,强调的是“靠品质持续盈利”,缺少对“数字技术”的关联。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依据“数字经济打通了农产品供需双方的‘信息天堑’”“平台经济消除了传统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的信息阻隔,便利了远在天边的潜在买者与实在卖者之间的直接交流,卖家将产品提供给消费者,大大节约了交易费用”可概括为:借助数字技术,打通农产品供需双方的“信息天堑”,便利买卖双方的直接交流,降低交易信息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依据“近年来,农产品电商尤其是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扩大了农产品的贸易范围和客户群体,‘直播+短视频’模式快速提高了产品渗透率,南北方水果交易到了国内各个角落,打破了以往从中心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产品扩散的模式,以信息流沟通了供给和需求”“客户规模的扩大促进了产品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形成了平台交易的网络效应”可概括为:以各类平台为载体,扩大客户、产品、市场的规模,形成平台交易的网络效应,构建更加高效的农业流通机制。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依据“从技术层面不断推进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的数字化建设”可从技术层面概括为:推进数字化建设。
依据“从制度层面不断强化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的法治化建设”可从制度层面概括为:强化法治化建设。
依据“推动形成各方共同参与、协同共治的多元化治理”可从治理层面概括为:推动形成各方共同参与、协同共治的多元化治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2023·广东广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三边
贾平凹
往陕北远行,三千里路,云升云降,月圆月缺,旅途是辛苦的,过了金锁关,山便显得愈小,羊便见得更多,风头一日比似一日强硬,一日比似一日的思亲情绪全然涌上心头了。当黄昏里,一个人独独地走在沟壑梁上,东来西往的风扯锯般地吹,当月在中天,只身卧在小店的床上,听柴扉外蛐蛐忽鸣忽噤,便要翻那本塞外古诗,以为知音,是体会得最深最深的了。但我仍继续北上;三边,这是个多么逗人神思的神秘的地方啊。
穿过延安,进入榆林地区,车子在沟底里钻,七拐八拐的,光看见那黄天冷漠,黄山发呆。到了县城,天已擦黑,城外三里便进了绿的世界,要不是赶驴人提醒,谁能想到这不是树林子而是一座县城呢?于是得知,在这三边,有一丛树,便有一户人家,有一座树林,就该是镇子或是县城了;原来天和地平行,树和人同长,这便是三边的特点了。
待了几日,新结识了几位伙伴,他们主动提出做我的向导,要往北边的沙漠里去走走。“一定要去看看,那又是另一个世界呢。”兴趣撩拨,就三人越过了长城,徒步往北行。沙地上,行走委实艰难,浑身汗水淋淋。沙丘起起伏伏,望之如海中浪涛。沙丘过去,又是成片的盐碱地,树木是不长的,只可怜巴巴生些盐蒿。一把蒿守着一抔土,渐渐便成了一个小包。再往后却又是沙丘,但已经植了树:沙柳、红柳、小叶杨、沙枣。沙盖了盐碱,树又守住了流沙。
三天过后,我们走到一个镇落里,这个镇落显得很大,有回民,有汉民,分两片屋舍:一处汉民,建筑分散中但有联络;一处回民,建筑对仗里却见变化。伙伴讲,再往北去不远,还有蒙民哩。夜宿镇里,当地老人给我一个手抄本,有这么一段:
三边地区蒙民,昼意干粮,晚就道旁,有水草处卸鞍驮,撑帐支锅,取野薪自炊,其牛纵食原野,人披裘轮卧起,以犬护之,不花一钱。汉民亦有效之。
读此书,方知三边地域民族竟是这么亲善!更不曾想,这个镇子在两日之后,便是汉、回、蒙一年一度的盛大交易会。
交易会,其场面可谓热闹,有北京王府井的拥挤,却比王府井更气势;有上海南京路的嘈杂,却比南京路更疯野。那一排一摆小吃,荞面拉条、豆面揪片、黄米干饭、羊肉粉汤,酸、辣、煎,五味俱全;那菜市上一筐一车,二尺长的白菜、淡黄的萝卜、乌紫的土豆、半人高的青葱,六色尽有;那农具市上的铜的挂铃、铁的镢、钢的锨,叮、咣、铿、锵,七音齐响。还有那骡马市上,千头万头高脚牲口,黄乎乎、黑压压偌大一片,蒙民在这里最为荣耀,骡马全头戴红缨,脖系铃铛,背披红毡,人声喧嚣,骡马鸣叫,气浪浮动得几里外便可听见。在羊肉市上,近乎一里长的木架上,羊肉整条挂着。更有买卖活羊的,卖主用两只腿夹住羊头,大声与买主议价。汉、回、蒙民似乎都极富有,买肉就买整条,买果就买整筐。末了就涌进那菜馆酒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直要闹到月上中天方散。在酒馆里,几句攀谈,我们便成了极熟的人,兴致高涨,开怀大饮。
半个月匆匆过去了,临走前两天,正好是阴历八月十五,夜里在长城根下一个村子吃了月饼、香梨,喝了花茶、葡萄酒,看了一阵房东大娘的剪窗花,兴致还未尽,便同房东小儿登长城望高。月光下,沙海泛亮,草原迷离,高高低低的长城,从脚下一头伸向天的东头,一头伸向天的西头,这伟大的建筑,从远古时候,一坐落在这里,沙再没有埋住,风再没有刮走,它给了沙漠之骨,沙漠也给了它的雄壮。如今烽火台没有了狼烟传递,但每一座台下,都住了人家,牛羊互往,亲戚走动。生着,在这大漠上添着活气;死了,隆起沙堆,又生起一堆绿色。一道长城,是连接千家万户的一条线,流动着不屈不挠的生命和人与人的情感。玩到天明,晨曦里看见天地相接的地方,柳树林子长得好茂,那树都是桩干粗壮,一人多高,就截了顶,聚出密密的嫩枝,枝形呈圆,叶子全红了,像无数偌大的灯笼高高举着,似乎这天之光明,完全是这些灯笼照耀的。树林子前面,端端一柱白烟长上来了,走近去,是放蜂人燃的。这里还能放蜂,犹如春天里的一个童话!相坐攀谈,放蜂人来自江南,年年都来,来数月方去。他说外人以为三边无色无香,其实那是错了。“你瞧,绿的沙柳、红的盐蒿、粉的牛儿草、白的盐、黄的沙,这三边的土地是最有五颜六色,是最有香有甜的。”尝尝那蜜,果然上品,荔枝蜜没有它香醇,槐花蜜没有它味长。
告辞了放蜂人,突然之间,几天来混混沌沌的思想,沉淀的沉淀了,清亮的清亮了,一时觉得有角度来做我的文章了。往回边走边构思,眼光偏又盯住了一片一片不知名的荆棘,开着丸子一般大的白绒花团,顺枝而上的,如挂纸钱串,就地而生的,又如围起的花环。哦,我明白了,这类花的开放是对三边荒凉的送葬吗?是对三边的富有和美丽的礼赞吗?天黑回到村子,房东已为我准备好了送别酒菜,菜饱酒足,席上拉起了二胡。二胡的清韵又勾起了我思亲的幽情,仰望天上明月,不知今夜亲人们如何思念着我,可他们哪会知道今夕我在这里是多么欢乐啊!一时情起,书下一信,告诉说:明日我又要继续往北而去,只盼望什么时候了,我要和我的亲人、更多的朋友能一块再走走三边,那该又是何等美事呢。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天和地平行,树和人同长”来概括“三边的特点”,承接初见县城时的感受,凸显了三边地区人民的生存境况。
B.新结识的当地人“主动提出”做向导,酒馆里几句攀谈“便成了极熟的人”,这些描写都展现了三边地区的淳朴民风。
C.引用手抄本的记载,将今日的汉、回、蒙的交易会与蒙民千年习俗关联起来,写的是三边地区民族团结的历史传承。
D.写柳树林“叶子全红了,像无数偌大的灯笼高高举着”,与“端端一柱白烟”相映衬,表现三边地区的苍凉风景。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三千里路”开篇,以“继续往北而去”作结,以“我”的思亲与孤独贯穿全文,呼应了标题“走三边”。
B.文章先写沙地中行走的艰苦与自然环境的恶劣,再写沙漠深处镇落民居的错落有致,先抑后扬,形成鲜明的反差。
C.文章写长城,将其放在深邃的历史背景下和平凡的世俗生活中,进而引发对文明赓续的思考,有深刻的哲理性。
D.文章语言质朴刚健,具有显著的地域色彩,与文中所写的西部自然人文相得益彰,是这篇游记散文的典型特征。
8.本文写交易会时大量堆叠同类词语,请简要分析其效果。(6分)
9.为什么“我”告别放蜂人之后觉得“有角度来做文章了”?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6.D 7.C
8.①描写了蒙、汉、回各民族热闹、和谐的市场景象;
②形成了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
③表现了当地民族融合、物阜民丰的世俗生活气象。
9.放蜂人让“我”找到了书写三边的角度:
①放蜂人的身份,转变了“我”外来者的观察视角;
②放蜂人的讲述,启发了“我”描写三边的情感立场;
③尝了三边的蜜之后,“我”确定了选材角度和写作内容。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D.“表现三边地区的苍凉风景”说法错误。根据后文“他说外人以为三边无色无香,其实那是错了。‘你瞧,绿的沙柳、红的盐蒿、粉的牛儿草、白的盐、黄的沙,这三边的土地是最有五颜六色,是最有香有甜的’”可知,此处表现的是三边地区景色的多姿多彩,而非苍凉。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A.“以‘我’的思亲与孤独贯穿全文”说法错误。文章只在开头和结尾写到了“我”的思亲与孤独,并未贯穿全文。
B.“先抑后扬,形成鲜明的反差”说法错误。由文中“我们走到一个镇落里,这个镇落显得很大,有回民,有汉民,分两片屋舍:一处汉民,建筑分散中但有联络;一处回民,建筑对仗里却见变化”可知,文章写沙漠深处镇落民居的特点,是想表现镇落之大,没有先抑后扬,也不能和前文形成反差。
D.“刚健”说法错误。刚健的语言风格特点是刚健有力,气势雄壮,本文的语言质朴自然,并没有“刚健”的特点。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内容角度:由文中“这个镇子在两日之后,便是汉、回、蒙一年一度的盛大交易会”“交易会,其场面可谓热闹,有北京王府井的拥挤,却比王府井更气势;有上海南京路的嘈杂,却比南京路更疯野”可知,作者描写交易会时所用的大量堆叠同类的词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蒙、汉、回各民族热闹、和谐的市场景象。
修辞角度:由文中“那一排一摆小吃,荞面拉条、豆面揪片、黄米干饭、羊肉粉汤,酸、辣、煎,五味俱全;那菜市上一筐一车,二尺长的白菜、淡黄的萝卜、乌紫的土豆、半人高的青葱,六色尽有;那农具市上的铜的挂铃、铁的镢、钢的锨,叮、咣、铿、锵,七音齐响”等句子可知,本段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大量堆叠“荞面拉条、豆面揪片、黄米干饭、羊肉粉汤,酸、辣、煎”等同类词语或词组,以此形成了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
主题角度:由“荞面拉条、豆面揪片、黄米干饭、羊肉粉汤”“二尺长的白菜、淡黄的萝卜、乌紫的土豆、半人高的青葱”“铜的挂铃、铁的镢、钢的锨”“头戴红缨,脖系铃铛,背披红毡”等堆叠的词语可知,作者是从不同方面展示了交易会上物品种类的丰富,表现了当地民族融合、物阜民丰的世俗生活气象。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告辞了放蜂人,突然之间,几天来混混沌沌的思想,沉淀的沉淀了,清亮的清亮了,一时觉得有角度来做我的文章了”表明放蜂人让“我”找到了书写三边的角度:
由文中“相坐攀谈,放蜂人来自江南,年年都来,来数月方去。他说外人以为三边无色无香,其实那是错了”可知,放蜂人也是一个来自江南的外来者,但正是这样的身份,才让他清楚地知道外人对三边是有误解的,这转变了“我”外来者的观察视角;
由文中“他说外人以为三边无色无香,其实那是错了。‘你瞧,绿的沙柳、红的盐蒿、粉的牛儿草、白的盐、黄的沙,这三边的土地是最有五颜六色,是最有香有甜的’”可知,在放蜂人的眼中和心里,三边是色彩绚烂的,让人难以忘怀的,放蜂人的这番讲述,也启发了“我”描写三边的情感立场,所以后文写到“只盼望什么时候了,我要和我的亲人、更多的朋友能一块再走走三边,那该又是何等美事呢”;
由文中“尝尝那蜜,果然上品,荔枝蜜没有它香醇,槐花蜜没有它味长”“告辞了放蜂人,突然之间,几天来混混沌沌的思想,沉淀的沉淀了,清亮的清亮了,一时觉得有角度来做我的文章了”可知,尝了三边的蜜之后,“我”确定了选材角度和写作内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2023·江苏南京·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泰博学,善谈论。初游洛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许之。泰尝不佳,命昭作粥,粥成,进泰,泰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掷地。昭更为粥重进,泰复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泰乃曰:“吾始见子之面,而今而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或问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他。”泰尝举有道,不就,同郡宋冲素服其德,以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尝劝之仕。泰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吾将优游卒岁而已。”然犹周旋京师,诲诱不息。
陈留仇香,至行纯嘿,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且母养人遗孤,不能成济,若死者有知,百岁之后,当何以见亡者!”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河内王奂署香主簿,谓之曰:“闻在蒲亭,陈元不罚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香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故不为也。”奂曰:“枳棘之林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郭泰、符融赍刺谒之,因留宿;明旦,泰起,下床拜之曰:“君,泰之师,非泰之友也。”香学毕归乡里,不应征辟,卒于家。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七》)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填涂正确的答案。(3分)
初A游洛阳B时C人D莫识E陈留F符融G一见H嗟异I因以介J于河南尹李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师,指精通专业知识、讲授经书的讲师。文中“经师”跟《师说》中“传道授业解惑”之师是同一类老师。
B.有道,汉代举士科目,有道德、才艺的人可由此科被举荐为官。文中“有道”与《论语》中“就有道而正焉”中的“有道”意思不同。
C.教化,教育感化,指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陈情表》中“沐浴清化”的“化”与文中的“教化”意思一致。
D.太学,中国古代中央官学。文中的“太学”与《送东阳马生序》“在太学已二年”中“太学”都是古代最高学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膺欣赏郭泰而与之结交,儒生们送郭泰归乡至河边时,李膺和郭泰同舟渡河,被众人看成神仙般的人物。
B.魏昭认为郭泰是难得的“人师”,甘愿侍奉左右;他为郭泰做粥,虽被多次为难,仍脸色不变,终获郭泰认可。
C.陈元被母亲控告不孝顺,仇香认为陈元并非恶人,用伦理孝道、祸福之理教导他,最终陈元成为孝子。
D.仇香品行卓绝,像鹰鹯般忠勇,被任命为主簿,但他认为鸾凤不应栖在枳棘林中,不愿应征,故被郭泰奉为老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同郡宋冲素服其德,以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尝劝之仕。
(2)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
14.郭泰为什么被誉为“鲜见其俦”?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10.BEI 11.A 12.D
13.(1)同郡人宋冲一向佩服郭泰的德行,认为从汉初以来,没有见过和他匹敌之人,曾经劝他出来做官。
(2)你守寡而抚养孤儿,劳苦一生而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而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 14.聪明博学,高雅通达;明达知人,奖训士人;谦逊自知。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起初游学到洛阳,当时的人没有人知道他,陈留符融一见到他就感叹与众不同,于是把他介绍给河南尹李膺。
“初游洛阳”中,“初”为“游”的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游洛阳”为“游于洛阳”的省略,语意完整,故B处断。
“时人”为“莫识”的主语,后省略宾语”郭泰”,故E处断;
“陈留符融一见嗟异”为连动句,中间不断开,其后断开,故I处断。
综上,BEI处断。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
A.“是同一类老师”错误。文中“经师”指的是精通专业知识、讲授经书的讲师/“传道授业解惑”之师是指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老师,二者不同。句意:教授经书的老师容易遇到。/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
B.正确。“有道”,有道德、才艺。/有道德的人。句意:郭泰曾因颇有道德和才艺被推举。/接近有道德的人,向他学习,以改正自己的错误。
C.正确。句意:应当是教育感化没有达到(要求)罢了。/蒙受清平的教育感化。
D.正确。句意:让他进入太学学习。/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像鹰鹯般忠勇,被任命为主簿”错,仇香被任命为主簿是因为品行卓绝,“像鹰鹯般忠勇”是王奂对他的期许。“但他认为鸾凤不应栖在枳棘林中”错。这是王奂的观点,而非仇香。“故被郭泰奉为老师”强加因果,被郭泰奉为老师是之后的事,如文中写道“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郭泰、符融赍刺谒之……”。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素”,一向;“匹”,匹敌,此处活用为名词,匹敌之人;“尝”,曾经;“仕”,做官。
(2)“奈何”,怎能;“忿”,恼怒;“历”,多。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可得出:聪明博学,高雅通达;
由“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可得出:明达知人,奖训士人;
由“君,泰之师,非泰之友也”可得出:谦逊自知。
参考译文:
郭泰学识广博,善于讲论。起初游学到洛阳,当时的人没有人知道他,陈留符融一见到他就感叹与众不同,于是把他介绍给河南尹李膺。李膺与他相见,说:“我见过的士人多了,没有赶上郭林宗的。他灵敏卓识通达朗悟,高尚雅致精到渊博,当今华夏,很少看到能与他相比的。”就同他结为好友。于是,他的名声震动京师。后来回归乡里,士绅儒生一直送到河边,送行的车辆有数千辆,李鹰同郭泰同船而渡,各位宾客远望着他,以为他是神仙。
郭泰善于识别人,喜好称赞开道读书人。陈国少年魏昭向郭泰请求说:“教授经书的老师容易遇到,但传授做人道理的老师却难遇到。我愿意跟随在您的身边,给您洒扫房屋和庭院。”郭泰答应了他。后来,郭泰曾因身体不适,命魏昭给他煮稀饭。稀饭煮好以后,魏昭端给郭泰,郭泰大声喝斥魏昭说:“你给长辈煮稀饭,不存敬意,使我不能进食。”将杯子扔到地上。魏昭又重新煮好稀饭,再次端给郭泰,郭泰又喝斥他。这样一连三次,魏昭的态度和脸色始终没有改变。于是郭泰说:“我开始只看到你的表面,从今以后,我知道你的内心了!”就把魏昭当作好友,善意对待。有人问汝南范滂说“郭林宗是怎样一个人呢?”范滂说“隐居像介子推一样不违反母亲的意旨,出仕像柳下惠一样,贞忠而不矫情绝俗。天子不能把他看做臣仆,诸侯把他看做朋友。我就不知道他的其它情况了。”郭泰曾因颇有道德和才艺被推举,但他没有赴任,同郡人宋冲一向佩服郭泰的德行,认为从汉初以来,没有见过和他匹敌之人,曾经劝他出来做官。郭泰回答说:“我晚上观看天象,白天考察世态人事,天命要废弃的事物,是不能支配的,我就悠闲度日罢了。”但他仍然周游于京城,教诲他人不止。
仇香,是陈留人,有高尚的德行,但沉默寡言,乡里无人知道他。四十岁时,担任蒲亭亭长。有个叫陈元的老百姓,一个人和母亲同住,他的母亲向仇香控告陈元忤逆不孝。仇香吃惊地说:“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说明他不是一个恶人,应当是教育感化没有达到(要求)罢了。你年轻时守寡,抚养孤儿,劳苦一生,而今年纪已老,怎能因为一时的恼怒,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况且你辛苦养大孤儿,却不能成全补益他,倘若已故的人有灵知,你百年之后亡故,怎么去面对先人!”陈元的母亲哭泣着起身告辞。于是仇香亲自来到陈元家里,趁机向他陈述人伦孝行,用不孝生祸、行孝得福的话做喻感化他,陈元感动省悟,终于成为孝子。当时考城县令河内人王奂想委任仇香当主簿,他对仇香说:“听说在蒲亭,陈元有了过错,不治罪而去感化他,莫非缺少鹰鹤一样威猛的心志吧?”仇香说:“我以为鹰鹑虽威猛但不如鸾凤美好,因此不想为官。”王涣说:“枳树荆棘不是鸾凤栖息之处,百里之路哪里是你这样的大贤人走的路呢。”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郭泰、符融携带名帖来拜访仇香,仇香于是留下他们住宿;第二天早上,郭泰起身,下床拜叩仇香说:“您是我的老师,而不是我的朋友。”仇香在太学学成,回归乡里,不接受官府的征召,后来在家里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
(2023·河北沧州·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妇
戴良
青袱蒙头作野妆,轻移莲步水云乡。
裙翻蛱蝶随风舞,手学蜻蜓点水忙。
紧束①暖烟②青满地,细分③春雨绿成行。
村歌欲和声难调,羞杀扬鞭马上郎④。
【注】①紧束:指扎束秧把。②暖烟:玉的代称。此指柔嫩秧苗翠绿如玉。③细分:精心细致地分秧栽插。④马上郎:指骑马的富家公子哥儿。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野妆”展现插秧女素朴、自然的美感,“莲步”勾勒出插秧女轻盈、洒脱的劳动风姿。
B.颈联中描写秧苗栽种后的情景,“青满地”“绿成行”写出秧苗的勃勃生机,充满乡野清新之气。
C.尾联运用对比,描写富家公子难以应和插秧女的歌声,意在嘲笑富家公子不通民乐。
D.这首诗格调轻快,描写出了农事生产的愉悦感,语言清丽,声调流转,富有民歌情调。
16.此诗的颔联和杨万里《插秧歌》中的“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都描写了插秧时节劳动者的形象,请比较其手法的异同。(6分)
【答案】15.C
16.相同点:
①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戴诗中描写女子插秧时,裙摆像蝴蝶一样随风抚摆,插秧的动作如同蜻蜓点水,生动形象。杨诗中,将“笠”和“襞”比喻为“兜鍪”和“甲”,写出了农夫插秧时作战般的紧张感。
②都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戴诗中描写了女子插秧时的动作美,杨诗中正面描写农夫穿戴的笠和蓑,突出了农夫抢插秧苗的迫切情态。
不同点:杨诗中还采用了侧面衬托。杨诗中以雨之大衬托出农夫抓紧农时,插秧不辍的形象,体现了农夫吃苦耐劳的精神。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嘲笑富家公子不通民乐”错,“羞杀扬鞭马上郎”的意思是富家公子游手好闲、闲散无聊,在勤劳美好的插秧女面前应非常惭愧,突出了插秧女的可贵和可敬。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相同点:
①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戴诗“裙翻蛱蝶随风舞,手学蜻蜓点水忙”,描写女子插秧时,裙摆像蝴蝶一样随风抚摆,插秧的动作如同蜻蜓点水,生动形象。杨诗“笠是兜鍪蓑是甲”,将“笠”和“襞”比喻为“兜鉴”和“甲”,写出了农夫插秧时作战般的紧张感。
②都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戴诗“手学蜻蜓点水忙”,描写了女子插秧时的动作美,充满灵动的活力,画面感十足。杨诗“笠是兜鍪蓑是甲”,意思是斗笠当做头盔,蓑衣当做铠甲。通过对农夫穿戴的笠和蓑的描写,突出了农夫抢插秧苗的迫切情态。
不同点:杨诗中还采用了侧面衬托。杨诗“雨从头上湿到胛”,描写雨从农夫头上流下沾湿了肩胛,以雨之大衬托出农夫抓紧农时,插秧不辍的形象,体现了农夫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2023·福建·校联考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明确表明了当时社会中人们违背道德准绳,把苟合取悦他人奉为法度。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琴是一种古老的拨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载体之一,“琴”字常出现在古代诗歌中,如“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背绳墨以追曲兮 竞周容以为度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兮”“竞”“徘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山东济宁·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相比传统电视直播,网络直播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互动性作为产品的重要特色。随着直播形式的不断丰富,网络直播不仅有主播与观众的互动,也出现了主播与主播的互动。主播之间“连麦”,同屏表演,成为不少观众 ① 的场景,也让一些主播吸引了更多粉丝和流量,实现自身影响力和收益的提升。
但是,原本旨在丰富直播内容的“PK”,却在一些主播的主导下,沦为逞勇斗狠、互撕攻击、谩骂吐脏之地,一些观众也被裹挟其中,导致网络空间戾气丛生。诚然,网络空间既要鼓励格调高雅的“ ② ”,也要包容通俗易懂的“下里巴人”;但是,网络纵然海纳百川,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和主流价值。对于眼里只有流量,毫无顾忌释放戾气的直播主播,必须严格加以管理,坚决防止脏话狠话的传播。
主播唯有做到自律,直播内容才能“干净”。一个主播想要“长红”,没有真本领是行不通的。依靠一时的炒作、宣泄只求短时间内吸引流量而不能创造持续价值的做法无异于涸泽而渔。只有政府监管、平台自查和主播自律多管齐下,网络直播中的戾气才能逐渐 ③ 。
18.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在改变原意。(4分)
20.针对材料中的现象,联系生活实际,就如何规范网络直播环境提几条建议,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简洁。(4分)
【答案】18.①喜闻乐见 ②阳春白雪 ③销声匿迹
19.依靠一时的炒作、宣泄,只求在短时间内吸引流量,却不能创造持续的价值,这种做法无异于涸泽而渔。
20.①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条例,加强监管;②平台做好自我管控,自查自纠;③主播加强自律,提高个人修养;④观众增强明辨是非能力,抵制举报不良直播行为。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结合后文“让一些主播吸引了更多粉丝和流量”可知,主播之间“连麦”,同屏表演,很受部分观众的欢迎,故此处应填“喜闻乐见”。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内容或形式很受欢迎。
第②处,结合后文“也要包容通俗易懂的‘下里巴人’”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与通俗易懂的“下里巴人”相对的,强调格调高雅的成语,故此处应填“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指高雅的或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第③处,结合前文“只有政府监管、平台自查和主播自律多管齐下,网络直播中的戾气才能逐渐”可知,此处强调的是规范网络直播环境,消除网络直播中的戾气的做法,故此处应填“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消失了声音,藏匿了踪迹。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公开露面。也指完全消失不存在了。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长句变短句的能力。
先提取文中画波浪线处长句的句子主干,即“做法无异于涸泽而渔”,将其独立成句。接下来将修饰“做法”的修饰语“依靠一时的炒作”“宣泄只求短时间内吸引流量”“不能创造持续价值”再分别独立成句。
故文中画波浪线处的长句,可改成较短的语句为:依靠一时的炒作、宣泄,只求在短时间内吸引流量,却不能创造持续的价值,这种做法无异于涸泽而渔。
20.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原文“只有政府监管、平台自查和主播自律多管齐下,网络直播中的戾气才能……”“主播唯有做到自律,直播内容才能‘干净’。一个主播想要‘长红’,没有真本领是行不通的”可知,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条例,加强监管;平台要做好自我管控,自查自纠;主播要加强自律,提高个人修养;
由原文“在一些主播的主导下,沦为逞勇斗狠、互撕攻击、谩骂吐脏之地,一些观众也被裹挟其中,导致网络空间戾气丛生”可知,观众要增强明辨是非能力,抵制举报不良直播行为。
(二)(2023秋·山东枣庄·高三枣庄市第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小雪、大雪之小大,并非形容降雪之多寡, ① 。小雪时,雪随下随融,而到了大雪时,雪随下随积。“风后暖,雪后寒”,伴随大雪而来的是气温的持续下降,此时,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寒冷的冬季。
大雪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 ② 。这个时节,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大雪时节,我国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零下10摄氏度以下,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零摄氏度以下。此时,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在更北的地方, ③ 。而在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温和而少雨雪,华南地区更是草木葱茏。
21.下列诗句中,与文中划波浪线句使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C.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D.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案】21.C
22.①而是形容积雪之有无 ②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③已是大雪纷飞的景象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运用比喻修辞,把霰比喻成了花,清晨起床发现白茫茫一片以为是花朵在一晚上的时间里灿然开放。
A.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B.比喻,流淌泪珠的玉容比喻成带雨的梨花;
C.拟人,“嫌”“穿”给春雪赋予人的情态,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
D.比喻,庭院里的竹木积雪累累,如玉叶琼枝,美不胜收。
故选C。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结合前文的“并非形容……”可知,此处应填“而是形容……”;结合后文的“小雪时,雪随下随融,而到了大雪时,雪随下随积”可知,此处强调的是有无积雪。综合考虑,此处可填“而是形容积雪之有无”。
第二处,结合常识及后文的“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可知,这几个节气都是反映降水的节气,故此处可填“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第三处,前文说“此时,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然后一个转折“而”,转写北方,说明北方下的雪更大,故可填“已是大雪纷飞的景象”。
四、写作(60 分)
23.(2023·湖北武汉·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游于吕梁,见一汉子能在湍急凶险的河流中畅游,问其有何秘诀,汉子答曰:我没有什么游水的秘诀,开始时出于本性,后来游得好是我能顺应水性——能顺着漩涡一直潜到水底,又能随着漩涡的翻流而露出水面,完全顺着水流的规律而不以自己的好恶得失来左右自己的行为。
这个故事对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启示,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了《孔子观于吕梁》一文,讲述了汉子能在湍急凶险的河流中畅游的故事,在一问一答中指出了汉子畅游水中的秘诀——顺应水性。完全顺着水流的规律而不以自己的好恶得失来左右自己的行为,此乃游水的秘诀,也揭示了人生之道。材料由此启示我们,青年立身于世,理应尊重客观规律,按照规律做事,方能事半功倍,成就理想人生。
材料提示我们,“这个故事对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启示”,考生可以由此思考按照规律做事在哪些领域适用。比如,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时候,注意要采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中的顺应自然的方法处理问题;在做事时不能急功近利违背自然规律,如“揠苗助长”;教育方面同样适用,教育要顺应儿童天性,否则也会违背儿童发展的规律,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如伤仲永。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何为“尊重规律”,“尊重规律”的重要意义,如何“尊重规律”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为何要尊重客观规律”时,也可以使用层进式的结构,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所种之树“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其原因在于“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的事例,论证尊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也可以引用“察势者智,顺势者赢,驭势者独步天下”的言论进行道理论证,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在论据的选择上,应注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综合使用。如可以列举《庖丁解牛》中“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也可以立足下当下,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拔苗助长”式育儿等社会现象,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立意:
1.遵发展规律,守人生之道。
2.尊重规律耀四方,抓住机遇达四海。
3.尊重规律,在规律中成就自我。